全球热头条丨李世民继位后,为何放过了清洗功臣名将,原因其实有三点
历朝历代的皇帝在开国之后都会进行一轮清洗,将那些持功自傲的功臣名将流放掉,但是在唐朝却是一个例外,李世民在登基之后不仅没有清洗功臣名将,甚至还把早年跟他作对的魏征放在了自己身边,时时刻刻惊醒自己,李世民放过这些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贤德吗,其实并非是这样,看他对待自己大哥李建成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并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让他放过功臣名将的原因其实有三点。
(相关资料图)
第一:李世民得位不正
李世民本来是李渊的二儿子,当时李渊并不打算立他当太子,而是封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只是个秦王,当时李世民并不满意这个安排,于是在自己的府邸天策府中笼络了一批能人异士为他出谋划策。
虽然之后他通过玄武门之变获得了皇位,但是因为手段狠辣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李世民的皇位获得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李世民不能对曾经在天策府为他出谋划策的这群功臣名将下手,因为他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留下什么后手。
第二:李世民自视甚高
跟其他朝代凭借下属上位的皇帝相比,李世民本来就是能征善战的名将,汉高祖刘邦没有韩信可能打不赢项羽,但是李世民身边的人却是在战斗中一点一点吸收来得,他不相信这些人敢对自己起反叛之心。
这些功臣名将对他既然没有影响,那么李世民也就没有除掉他们的理由了,再加上李世民凭借贞观之治将唐朝打理的上下一心万国来朝,自然不会为了一点猜忌就去损坏自己的名声了。
第三:外部势力虎视眈眈
李世民继位成为皇帝时,外部的势力对大唐虎视眈眈,包括突厥和回纥在内的很多部族都想要进攻大唐,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还是需要一些人才帮他处理国政的,毕竟自己的能力再强也分身乏术,为了能够让大唐能够安静的发展,李世民不仅派出了作战勇猛的唐军,而且还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各个部族在他或强硬或怀柔的政策下,成功的归顺了大唐。
因为李世民刚继位时大唐还没有统一中国,所以他做每一个决定时都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最终唐朝的这些开国功臣基本都活了下来,而且还被李世民设立凌烟阁纪念。
这些举措让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的这些老臣们感激涕零,更加忠心的辅佐李世民,为唐朝恢复民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之后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耿直的魏征廷谏了200多次,当着李世民的面指责他的过失,而李世民都欣然接受。
.李世民的大度和智慧让他统治下的大唐成为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一个盛世标杆,同时也让他成为了千古称颂的明君,不得不说李世民还是有大智慧和眼界的。